首页 > 自媒体 > 刘大大 >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作者:刘大大
前阵子去了趟野生动物园,逛到狐狸和狼所在的犬科区时,又惊又喜地发现它们的“邻居”是一种叫土狗的动物,简介牌上是这么写的“貉,又名土狗”。一时间,脑子闪过中华田园犬的憨厚模样,可是低头一看,难道眼前这个像浣熊的家伙才是土狗本尊?

前阵子去了趟野生动物园,逛到狐狸和狼所在的犬科区时,又惊又喜地发现它们的“邻居”是一种叫土狗的动物,简介牌上是这么写的“貉,又名土狗”。

一时间,脑子闪过中华田园犬的憨厚模样,可是低头一看,难道眼前这个像浣熊的家伙才是土狗本尊?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的确,我们对“貉”这个字远比对这种动物更熟悉,“一丘之貉”虽然是个贬义词,但至少让人知道了“貉”的存在。

简单说,貉是犬科成员中比较古老的一种,身体姿态、爪子形态都与狗十分相近,这或许也是它们得名“土狗”的原因,长毛、短腿、夜行是它们最易识别的三个特征,而相较于短腿和夜行,一身浓密的毛发,既是貉生存所必须,也是它们被人类“盯上”的原因。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貉原产于东亚,毛发的颜色以褐色、棕色和灰色为主,每逢冬季将至,貉不仅会增加大约20%的皮下脂肪,毛发也会愈发浓密,凭借又长又密又厚的皮毛,貉能够抵抗零下25摄氏度的严寒,在最为寒冷的时候,它们便会在洞穴中冬眠,以减少能量消耗,就这样披着厚厚的毛发度过寒冬。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因此,貉的皮毛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前苏联曾经大面积养殖貉,以求获取更多的貉皮,这些皮毛主要是用来制衣,也有一些被用来制作化妆刷、毛刷等等。然而,貉种群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掌控能力。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第一,貉的生存能力很强。由于貉的食谱广泛,鱼虾、蛙类、鸟类、爬行类……无论死活它们都吃,植物种子、根茎、叶片、果实,也都是它们的食物,貉还会到人类聚居地的周围寻觅吃喝,可以说貉在吃上不挑不拣,有啥吃啥,所以它们大多不用为食物犯难,在貉的生活里基本上不存在食物匮乏一说。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第二,貉的繁殖能力很强。貉的繁殖速度相对较快,虽然是一夫一妻制,但每到繁殖季节,一个雌性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怀孕期,少则能产下6只到8只幼崽,多则可达15只,这些小貉5个月便能长到成体大小,不久后它们便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到了10个月大时,貉就达到性成熟,并在来年的2月到4月,迎来它们“狗生”的首个繁殖季。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俱佳,既使得貉的皮毛供应量满足了人类需求,又让貉的数量迅速增长,种群也向周围扩散,它们在不少地方成了外来入侵物种,也成了人类的困扰。

比如在芬兰,每年大约有100万只貉出生,它们不仅会大量捕食本土物种,还携带着一些能够威胁动物和人类的病菌,为了遏制貉的泛滥,芬兰人每年都会捕杀数十万只貉。此外,在丹麦、瑞典、波兰等欧洲国家,每年也都会对貉进行捕杀。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对于貉来说,虽然是“无危”物种,但可能真的有些无奈,人们为了皮毛饲养它,它凭借强大的生存能力繁衍生息,结果却只能是被剥皮和被猎杀,就连“土狗”这个名字,也被中华田园犬抢去,只能活在“一丘之貉”这个词儿里被一再提及。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回到我在动物园见到的那只貉,它的“宿舍”两边分别住着狐狸和狼,其实在野生环境中,这两种动物都是貉,尤其是幼年貉生存的主要威胁,没想到原本避之不及的敌人在动物园成了邻居,不知道那只貉会不会瑟瑟发抖。

去了趟动物园,才知道谁是土狗,人们对它的皮毛趋之若鹜

中华田园犬
中华田园犬
相关文章
如果你歧视土狗只能说明你low
如果你歧视土狗只能说明你low
养一只温顺听话、不易生病的中华田园犬,其实很香
养一只温顺听话、不易生病的中华田园犬,其实很香
请不要叫它们土狗,请叫它们中华田园犬!
请不要叫它们土狗,请叫它们中华田园犬!

宠物狗的有很多种的种类有很多,有哈士奇,阿拉斯加,泰迪,金毛,拉布拉多等等很多品种。今天我们介绍的就是我们口中的土狗,也就是中华田园犬!很多人很嫌弃土狗,而且十分歧视它们。今天小编就要为我们的中华田园犬伸冤!

土狗那么忠诚,别再瞧不起土狗了
土狗那么忠诚,别再瞧不起土狗了

土狗那么忠诚,为什么很多人却瞧不起土狗?中国的语言文字如此博大精深,却没有给土狗取一个名字。柴狗、黄狗、草狗、中华田园犬,不都是名字吗?——不是。柴狗、黄狗、草狗是一部分地区的叫法,不是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