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能防老?养出一个凉薄的孩子,不如养一条狗
“养儿能防老”这句话,现在看起来可没那么靠谱了。在上海这座大城市里,有两个故事让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上海老医生的“最后心愿”
这位老医生,一辈子都在为子女打算,从吃的穿的到上学读书,什么都不缺。他还把孩子送去了瑞士留学,家里都快被掏空了。可结果呢?8年里,孩子连个电话都不打,唯一一次还是说打错的。这哪是错过一个电话那么简单,这是把亲情和责任都给丢了。老医生心里明白,有些付出是收不回来的,有些爱也是得不到回应的。所以,他决定把遗产都给好朋友,一分都不给孩子留。
教授夫妻的“默默离开”
教授夫妻俩,教了一辈子书,孩子也培养得很出色,都送到了国外。可当他们去世的时候,三个孩子竟然都没能回来送一送。葬礼上,只有养老院的人在忙前忙后。孩子们说:“钱不是问题,拍拍照、录录视频就行了。”这,难道就是他们对父母的“陪伴”吗?父母辛苦一辈子,最后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让人心酸?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
一位邮递员在送报时发现用户主信箱被堵死了,只好敲户主的门。
许久,一位步伐蹒跚的老人打开门说,是我故意堵死的,你以后送报纸时请按门铃,亲手把报纸递给我可以吗?
邮递员说:可以是可以,但这样你不嫌麻烦吗?
老人说:不麻烦,如果哪一天你敲不开门了,就报警吧。我老伴走了,儿子在国外,我不在了都没人知道。
说罢,老人掏出一张纸条递给邮递员说:“这是我儿子的电话,如果我死了,麻烦你给我儿子打个电话通知他。”
电影里的“体重标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电影《娘惹肉》里,兄弟俩居然以母亲的体重来决定谁养她。老二为了让母亲体重增加,故意让她多吃肉。这听起来多荒唐啊,可却反映了现实。父母把孩子当宝,孩子却把父母当负担。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视频加载中...
两儿子把母亲当猪养 在谁家瘦了就要多养一年
该好好想想了
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一生,到老了却被嫌弃。这不仅是社会的悲哀,也是家庭的失败。孩子们啊,你们得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陪伴和守护才是最好的回报。记住,孝顺就是“小时候我养你,你长大了养我”。小时候父母保护我们,长大了我们也要给父母一个温暖的家。
老人喜欢买保健品,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他们想从推销员那里得到一些关心和温暖。这是对孩子们陪伴不够的无奈和补偿。孩子们,多给父母打打电话聊聊天,多陪陪他们吧。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安慰。
记住,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他们的晚年幸福不是看你有多少钱或者什么地位,而是身边有个能关心他们的人。
看完这些故事,心里真的挺不是滋味的。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好像都忘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父母的付出是无私的、伟大的,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我们能幸福。但请记住,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陪伴。不要让父母的晚年只剩下冷冰冰的墙壁和无尽的等待。多陪陪他们吧,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次回家看看,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因为在父母的心里,你永远都是最重要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