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你并非我所愿—狗的攻击行为
什么是攻攻击性行为?
在专业术语中,“攻击行为”是指狗狗在多种状况下,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发生的各种侵略性行为。事实上,所有的野生动物在守卫自己的领土、保护自己及其后代时都具有攻击性,在群体中生存的动物,包括人类和犬科动物,也会使用侵略或威胁来维持群体的稳定。
当我们谈论狗的“攻击行为”时,它可能包含了狗狗的很多行为,一般以警告为开端,并最终演化为攻击的行为。在一次激烈的冲突中,狗狗可能会在任何时间点放弃它们克制冲动的“努力”。
对人们表现出攻击性的狗狗通常会表现出以下一系列“烈度”不同的行为。
狗狗的行为并不一定会严格遵守以上的顺序,逐渐恶化。
有些时候,宠物主人们在狗狗真正出现“咬”这个行为之前并不会发现它们发出任何警告信号,但是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见。
即便警告和咬之间可能只间隔几秒,狗狗也很少在没有预先发出某些警示信号的情况下突然发动攻击。
狗狗攻击行为的分类
如果你的狗狗过去一直非常强势,或者你觉得它变得越来越好斗,那么不妨多花点时间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烦躁。
是谁先发起攻击的?攻击行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当时还发生了什么状况?在当时的情况下,狗狗会面对或即将面对什么情景?什么阻止了狗狗的攻击性行为?
当你了解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就可以弄清楚是什么因素激发了狗狗的攻击倾向。
领地意识
领地意识是犬科动物的本能。它们在领地内生活,也保卫着领地,比如狼群就是具有高度领土意识的动物,如果一只不属于本群体的狼入侵了这个狼群的领地,那么这个狼群就会攻击并驱逐入侵者。
有些狗狗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倾向。当有其他人类或动物进入到自己的领地范围内时向入侵者吠叫和扑咬,这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攻击性行为,而且无论入侵者是朋友或者敌人,有些狗狗都会义无反顾地向入侵者发起攻击。
领地意识导致的攻击行为大多发生在进入到领地范围内的人或其他动物身上,但有些狗狗甚至会对经过自己领地的人或动物发起攻击。
领地意识导致的攻击性行为在雄性和雌性狗狗身上都可能会出现,但一般不会出现在幼犬身上,多为一至三岁的成年犬。
保护
狗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当它们离开大的族群时,多以家庭或小组的方式共同生活。
如果其中一个成员处于危险当中时,其他成员通常会积极地去帮助需要保护的成员,因为狗狗的这种行为是出于保护的目的,所以我们也将这种攻击行为叫做保护性攻击行为。
对于宠物狗来说也是如此,当它们认为家庭成员或者朋友(人或动物)处于危险当中时,它们也会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有时候狗狗也会为它们认为特别脆弱的成员提供保护,比如过去从未对陌生人表现出攻击性的母犬在生下一窝小狗后,会变得非常具有攻击性。
再比如当宠物主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尤其是婴儿,狗狗也可能表现出保护性攻击行为。
也许这种行为听上去好像是出于非常善意的目的,但是当狗狗开始将家人以外的所有人(包括朋友、亲戚和访客)都视为会对婴儿安全造成威胁的对象,进而这些人都不那么友好时,就会给宠物主人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与领地意识导致的攻击行为类似,保护性攻击行为在雄性狗狗和雌性狗狗身上都会出现,但幼犬并不多见,多为一至三岁的成年犬。
资源保护
不论是否需要,许多狗会表现出保护和占有资源的倾向。
当狗狗还是野生动物时,它们必须争夺食物、领地和配偶才能够生存和繁衍下去。即便今天已经成为家养动物的它们已经无需再面对如此严苛的生存环境,但它们的基因里仍然保留了一部分这样的的本能。
许多狗会表现出保护和占有资源的倾向,不论它们是否在当下需要这些资源。
有些狗只关注于它们的食物,当其他人或者动物靠近它们的食碗,亦或者是在狗狗吃东西的时候接近它,狗狗都表现出激烈的攻击性;
有些狗狗则会保护它们的玩具、物件或者它们“偷”来的东西;还有一些狗狗会守着它们休息的地方,比如狗窝,主人的床等等;很少一部分狗狗会保护它们的水碗。
资源保护导致的攻击性行为非常容易识别,当人或动物靠近它们要保护的资源时,它们就会变得非常具有攻击性,也有一些狗狗会将它们所保护的资源藏在屋子的角落里。
对于儿童来说,一只具有资源保护倾向的狗狗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伙伴”,因为儿童不太能够识别狗的警告信号,也缺乏保护自己的手段和能力,所以很容易被咬伤。
不论是雄性狗狗或雌性狗狗,幼犬或者成年犬,有可能发生因资源保护而导致的攻击性行为,尤其是狗狗高发与那些生活在多犬或多宠家庭的狗狗。
恐惧
当动物对某样事物产生恐惧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远离这个事物,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
但如果处于无法逃避的情景,大多数动物就会转向反击,希望在这种危险的境遇下能够保护自己,所以当一只一只狗狗狗害怕某个人或动物,但是又觉着的自己无法逃离时,反击就成为了它们唯一的选择。
一只处于恐惧状态的狗狗通常会采用威胁的姿态,但身体的移动方式更倾向于退却和逃离,但如果它没有逃跑的路线或者被困在了使它恐惧的情境中时,它就会变得非常有攻击性。
比如有些狗狗会在主人体罚它前显得畏畏缩缩,但是当主人真正靠近它要实施体罚时,它就会突然发起攻击。
有些狗狗的表现则显得很“狡猾”,它们会试图逃离那些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人或动物,但是如果这个人或动物动物转身离开,它们就会从背后快速靠近并且攻击对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要尽量避免背对一只具有攻击倾向的狗狗。
恐惧性攻击行为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快速攻击,快速撤离,通俗来讲就是狗狗会采用咬一下就跑的方式发起攻击。
此外,有一部分狗狗在恐惧性攻击行为前不会做出类似露齿、吠叫等警告信号,而是直接发起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够提前判断的依据就是狗狗表现出恐惧和试图逃离的姿态。
不论是雄性狗狗或雌性狗狗,幼犬或者成年犬,有可能发生因恐惧性攻击行为。
防御
与恐惧性攻击行为密切相关的就是防御性攻击行为,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狗狗在发起攻击行为时的模式。
防御性攻击行为的原因仍然是恐惧,但恐惧并没有驱使狗狗逃离,而是让它们觉得防御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处于防御状态的狗狗会表现出恐惧和进攻的混合姿态它们一开始可能采取低吼或吠叫的方式恐吓对方,但是不论对方是停在原地还是继续前进,狗狗都会尝试着进行第一次的攻击,只有对方后退时,狗狗才有可能停止攻击。
防御性攻击行为在雄性和雌性狗狗的身上都会出现,但成年犬比幼犬更加常见,因为当狗狗对于自身的能力有一定的信心时才会采用防御性攻击行为。
阶级秩序
传统的犬只训练理论中认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动物,比如人类、犬科动物等等,都需要遵循某些规则,以减少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
阶级秩序便是最典型的社会规则之一,它决定了群体成员获取食物的先后顺序,也决定了最佳休息位置和和交配机会的归属。
因此,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有资格争取最价值的紫云,那些处于底层阶级的成员知道要等到高层阶级的成员分配完毕后才能得到属于它们的份额。
阶级的确定通常是通过仪式化的攻击行为来确定和强化的,阶层地位高的成员会使用攻击性行为来提醒其他成员,让他们清楚自己在阶层中的位置。
人类与狗狗之间的关系明显要比我们上面所说的复杂很多,但是如果狗狗认为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家庭成员,那它很可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表现出更强的侵略性,所以我们有时也会将这种攻击行为成为支配性攻击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狗狗对于主人非常温顺,但是对主人的配偶或孩子则没那么友好。
支配性攻击行为通常是由一些让狗狗觉得不愉快或者受到威胁的行为引起的。
狗和幼犬中比较少出现。支配性攻击行为还与狗狗的血统也有一定的关系,纯种犬明显高发于混血犬。
此外,目前对于支配性攻击行为的理解还存在争议,犬行为专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支配性攻击行为根植于恐惧和焦虑等不良体验中,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出于狗狗的愤怒和控制欲。
这两种观点的持有者对于解决支配性攻击行为的方法也存在本质的区别,支持控制欲观点的训犬师可能会提出用体罚的方式来纠正狗狗的攻击行为。
以嘟嘟个人的观点来看,并不赞同使用这种方法,因为体罚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增强狗狗的攻击行为,让问题进一步恶化。
挫折
狗狗就像人类的孩子一样,当它们感到沮丧的时候,可能通过乱发脾气的方式来缓解自身的压力,而这种“乱发脾气”表现在狗狗身上时就是攻击行为。
当狗狗被某样事物激怒或惹恼,又无法脱离这种情景时,它们就会变得特别好斗,极富侵略性,尤其是它背靠着的人或物。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只处于挫折中的狗狗会转个身来咬住牵引绳或者握着牵引绳的那只手,而且久而久之,狗狗可能会将限制行动与挫折感联系在一起,演变成即便不存在让狗狗感到挫折的事物,它们也会在行动受限的时候充满攻击性。
比如有的狗狗平时非常温顺,但只要被关在室内、车内、航空箱和笼子中时,就非常得暴躁,甚至有些狗狗在配带牵引绳或者胸背后都会变得特别凶恶。
挫折引发的攻击行为在各年龄段、各种性别和品种的狗狗身上都可能发生。
转移攻击
转移攻击与挫折引发的攻击有点相似,区别就是狗狗的攻击行为并非是挫折导致的,而是当狗狗表现出攻击行为后被其他人或动物干涉,狗狗就会将攻击目标从触发它产生攻击行为的事物转移到干涉者身上。
这就是许多宠物主人在阻止两只狗狗打架时反而被咬伤的原因,当主人试图抓住或推开狗狗时,狗狗很可能会突然转身咬伤主人。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两只狗狗在围栏后向同一个目标吠叫,最后两只狗狗反而会扭打在一起。
转移攻击在各年龄段、各种性别和品种的狗狗身上都可能发生。
疼痛
再温顺的狗狗,饱受疼痛的煎熬时都可能会变得非常暴躁,这也是为什么嘟嘟一直强调主人们在处理受伤的狗狗时必须特别小心的原因。
即便它是你亲手养大的爱宠,在痛疼的驱使下,它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对你露出锋利的牙齿。
那些患有骨关节炎或其他炎症的狗狗很可能会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攻击任何试图靠近自己的人或动物。
此外,使用一些错误的用品(反刺项圈、电击项圈)让狗狗感受到痛苦时,也会诱发它们对于宠物主人的攻击行为。
各年龄段、各品种和性别的狗狗都会因为疼痛而发生攻击行为。
争夺交配权
虽然现在的宠物犬很少有机会进行交配,但未绝育的雄性狗狗仍然保留着争夺交配权的冲动。
有时候也会出现雌性狗狗争夺雄性的状况,甚至在个别情况下,两种雄性狗狗会在没有雌性狗狗在场的情况下发生冲突。
即便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只雄性狗狗,同样可能会爆发战斗,这是它们的本能,因为在野外时,只有最强壮的雄性才能吸引到雌性进行繁殖。对于雌性狗狗来说也是如此,它们有时也会因为争夺与雄性进行交配的机会而发生争斗,但是相对比较少见。
性导致攻击行为多见于未绝育的雄性狗狗,少见于于未绝育的雌性狗狗,一部分绝育后的狗狗也会做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狩猎
不可否认的是,狗狗的血液里仍然流淌着猎手的本能。它由食肉动物进化而来,虽然漫长的家庭生活已经让人类习惯了它们呆萌可爱的形象。
但是它们身上还是保留了一部分食肉动物的捕食行为,包括追逐和捕捉快速移动的事物。
许多狗狗喜欢追逐奔跑的人、行驶中的自行车或汽车,或者是其它宠物、野生动物,甚至是牲畜。
有一部分狗狗在抓住“猎物”后,会展开疯狂的攻击,甚至杀死“猎物”。
狩猎性攻击行为与其它大部分攻击行为不同,狗狗不会有任何警告,既不会露齿,也不会吠叫,而是直接发动突击,力求能够一击即中。
不过这种攻击行为在家养宠物中极其罕见,多发生于流浪犬或野生犬身上。
攻击行为是狗狗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行为问题,也是许多宠物主人求助于训练师和兽医的首要原因。
而想要解决狗狗的攻击行为就必须先分析清楚它希望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什么目的,是什么原因激发了狗狗的侵略性,并确定它想从这种行为中获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