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养犬的满族先人
古时候的满族人养犬非常普遍,家家户户,差不多人均都有。甚至八旗军队的每一个牛录(300丁)编制里都会养着一些“军犬”。
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要看家护院。满族人以前的住所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在外边,是犬的住处;第二层在中间,是猪的住处;最里面的才是人的居所。如果夜间野兽来吃猪或袭击人,那么居住在外边的犬就成了警戒哨,犬一叫,主人就可起身有准备的拿起武器与野兽搏斗,在搏斗中犬又是有得力的帮手。二是满族人出猎时以犬为向导,既不能迷路,又能够跟踪追捕野兽。好的猎犬,不但能寻踪报讯,还能直接捕获猎物。三是在其军队中,战时可随骑兵冲锋陷阵,平时可以警戒营地,看护战马,防止敌人或野兽偷袭。
渔猎民族的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生活方式也比较落后,只能靠着打猎来维持每日的饮食。在这种情况下,对猎犬的依赖颇重,只要家中有一条或几条优秀的猎犬,日子就会好过很多。那时候,养犬的成本非常低廉,只需吃人们剩余的饭菜,性情且温顺,忠诚于自己的主人。在满族人的眼中,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家人一样亲近。爱犬若死了,会举行隆重的葬礼。
生活中有些地方的女生结婚,还有把狗当嫁妆的习俗。满族人和狗感情很深,不会吃狗肉。
《朝鲜李朝成宗实录》35卷记载:每当狩猎时,野人多牵狗,这里的野人指的是满族人。明代《异域周咨录》也有记载:乞列迷不懂谷物,但狗最多,以至于努尔哈赤安顿下来从抚顺城投降的汉人时,除了给基本的猪鸭等牲畜,还要每户给狗四条。据说努尔哈赤也养了一只叫汤古哈的狗,晚上突然吠叫。努尔哈赤醒来,发现刺客杀了守卫,于是逃跑了。称王后,狗的影子也可以在他的宫殿里看到,也许是大内犬卫。
当满族人从山区进入到辽沈地区,有了可以耕种的肥沃土地之时,养狗之风仍然在极为盛行。皇太极的大臣高士俊曾在奏折中写到“一家少有两三条,多有五六条,是以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城内大有成灾之势。皇太极不得不在天聪六年,颁布“城内禁养,城外不禁。”鼓励人们从渔猎的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加入到农耕之中,将经济的中心放到农业和手工业上,使其民族能够逐步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