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外出踏青感染蜱虫,铲屎官这样做差点要了“狗命”!
现在,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大家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小区里遛狗的铲屎官也越来越多了。在家憋了两个多月的狗狗终于重获自由,一出门就欢腾起来。但蘑菇君这个时候还是不得不啰嗦一句:记得驱虫呐!
前两天,一位铲屎官带着狗狗去郊外踏青,见到久违的阳光和花草,狗狗非常兴奋,在草地里玩了整个下午。晚上回家后给狗狗清洗的的时候,铲屎官才发现狗狗身上和耳朵上竟然叮了很多小虫子,而且腿上的虫子已经吸血变得非常大了。铲屎官一眼便认出了这是蜱虫。于是他参照网上的做法,用镊子将蜱虫拔了下来,然后用酒精棉球给被叮咬的部位做了消毒处理。
本以为这样就完事了,谁知过了几天,狗狗被叮咬的部位起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包!铲屎官这才慌了神,立刻把狗狗送到宠物医院治疗。经过检查得知,原来自己当时只是把蜱虫的身体拔出来了,它的口器还牢牢地扎在狗狗的皮肤里。由于长时间未取出,已经造成感染发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番治疗,狗狗终于痊愈。宠物医生也提醒铲屎官不要擅自处理狗狗身上的蜱虫,最好是带到宠物医院让医生处理。当然,最保险的方法还是注意预防,做好体外驱虫。
如何防御&驱虫
最近天气回暖,蚊虫也开始活跃了,而经过了漫长的疫情期,有的铲屎官对狗狗的驱虫工作就有些放松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注意驱虫的话,狗狗浓密的毛发加上合适的体温是蚊虫和虫卵最好的温床。
有的铲屎官认为要看到狗狗身上有虫子才需要驱虫,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体外驱虫分为两种,一种是预防,一种是杀灭。预防效果的药物会发出气味,虫子闻到这个气味之后就会绕道而行,即使跳到狗狗身上也会赶紧逃离,从而达到驱虫的效果。而从驱虫效果上来说,预防要好于杀灭型药物,也能让狗狗少遭罪。不过这类药物也有弊端,一旦淋雨或洗澡,药效就会消失,得重新驱虫才行。
当然,除此之外也别忘了体内驱虫。狗狗在户外最爱嗅一嗅、舔一舔,这样很容易就感染上体内寄生虫。
如果是处于疫苗期的幼犬,建议是先驱虫再打疫苗,中间间隔一周。口服体内驱虫药时,幼犬建议每个月驱一次,成年犬每三个月一次。如果选择体内外一起驱虫的滴剂,那么成犬和幼犬都需要每个月驱虫一次。其次,驱虫药的服用时间,应该在进食后一个小时左右按照体重喂药,喂完驱虫药后六个小时以内不喂粮食,可以饮水。
疫情即将结束,为了让狗狗尽情地享受户外时光,铲屎官们一定要记得按时驱虫,不要偷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