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独自在家—狗狗的分离焦虑症
宠物父母最常见的抱怨之一就是,当狗狗独自在家的时候,破坏性是极强的,它们会随地大小便、吠叫、啃咬家具或者鞋袜、刨墙角、试图从家中跑出去等等。
虽然这些问题往往是狗狗缺乏行为训练的表现,但这也是它们焦虑的症状。
当一个狗狗的行为问题伴随着其它情景,比如狗狗准备离开时狗狗表现的非常激动和焦虑,这时它们可能并不仅仅是缺乏训练,也不是不知道哪些才是它们可以啃咬的东西,而是它们患上了分离焦虑症。
分离焦虑源于狗狗的本能
美国著名兽医Dr.Karen在她的著作《Clinical Behavioral Medicine For Small Animals》(小动物行为临床医学)中将分离焦虑症定义为:“当它们独处时,动物表现出焦虑和过度窘迫的症状。”
狗分离焦虑症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破坏性行为和吠叫。此外,一些狗会拒绝进食、呼吸急促、流口水和试图逃跑。
狗狗是一种群居动物,所以分离焦虑对于它们来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
对于年幼的哺乳动物来说,当它们脱离自己的母亲和其它家庭成员时表现出焦虑是它们适应自然的表现,当它们大声吠叫和哭泣的时候,它们的父母能够非常容易地找到它们。
在野外,如果一只成年狗独自一人狗,那也是非常危险的。狩猎成功率很可能会因为缺乏食物而饿死,没有同伴的保护,它可能会成为其他大型肉类动物的晚餐。因此,动物的晚餐。因此,狗在数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本能是保持自己在群体中。
分离焦虑症常见症状
患有分离焦虑症的狗在和主人在一起时通常表现不佳,甚至特别听话和聪明,但当它们独自一人时,它们会变得非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
一般来说,以下表现会出现:
便溺:当狗狗独处时会出现随地大小便的状况。
吠叫:当主人离开后,狗狗会不停的吠叫或者哀嚎,这种状况会持续很久直到主人回家,而且除了独处以外没有其他任何诱因。
啃咬,挖掘和破坏:患有分离焦虑症的狗狗在它们独处的时候会啃咬家里的各种地方,重灾区是门框、窗口等和外界连接的地方。这些行为也会对它们自身造成不小的伤害,比如折断牙齿,弄伤爪子等等。
食粪症:当狗狗独处或主人离开以后,有些狗狗会大便然后再吃掉自己排泄物的全部或一部分。
来回踱步:当狗狗独处或者主人离开以后,狗狗会以固定的模式在特定的路径上来回踱步或者小跑,有些是以圆形轨迹移动,有些则是以直线来回走动。
引起分离焦虑的因素
目前还没有确凿的研究可以证明哪些因素会明显导致分离焦虑症的症状,但经过狗训练专家和兽医的统计总结,发现分离焦虑症的概率明显与以下两个因素呈正相关。
首先是生活规律被破坏。狗狗是严格遵循生活规律的动物,一旦有什么事情打破了它的日常规律,狗狗就会感觉到压力特别大。
例如,一段时间前,狗习惯了主人白天总是呆在家里。如果有一天主人白天出去,白天在家的时间不像以前那么长,狗就会开始焦虑。
其次是家庭成员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变化也有可能引起狗狗的焦虑,这种变化不仅指人员的增减,还包括新增的宠物,而且这种变化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狗狗。
比如主人通常会对新来的宠物更加关心,大概一周内主人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新宠物身上,随后会慢慢地回归“一视同仁”。但是这对于狗狗来说它们非常震惊,尤其是当主人不再像之前那样关注它们并将它们独自留在家里的时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主人打算对狗狗的分离焦虑进行矫正之前,要首先排除狗狗出现这些表现是因为身体不适而导致的,因为某些疾病也会让狗狗出现和分离焦虑类似的症状。
比如尿路感染、膀胱括约肌失控、寄生虫、消化功能紊乱、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等等,所以为了避免误诊,主人一定要先找专业的兽医师、训犬师或者宠物行为专家来确定造成狗狗不良行为的原因。
让狗适应独处
防患于未然是治疗分离焦虑症的最佳方法,但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强烈的耐心,以及所有家庭成员的合作。
其中第一个关键是消除所有人对于狗狗的特殊关注,如果你发现你的狗狗跑到你面前尽其所能地引起你的注意,那么你必须无视它的动作,直到它安静下来。
主人也可以进行独处演习让狗狗逐渐适应自己单独在家的状态。主人可以选择一个通常都会在家的时间,穿上正装,把狗狗独自在家时的玩具拿给它,然后像平时一样出门,离开。
等过几分钟后再推门回来,离开时间的长短随狗狗的状态逐渐延长,这个训练至少一周两至三次为佳。
利用服从性训练也能够很好的帮助狗狗适应主人离开后的独处状态,比如等待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狗狗必须要在指定地点保持安静(带有护栏的狗窝效果比较好),直到主人给它“解散”的指令或者用关注表示奖励。
一个以主人为核心的稳定的养宠家庭,对于宠物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过早和过长的分离实际上会对狗的心理造成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既然我们选择和他们住在一起,请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毕竟,你是他们世界上唯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