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媒体 > 兹哥 > 训练狗,按照这三个方法,保证事半功倍

训练狗,按照这三个方法,保证事半功倍

 
作者:兹哥
再也没有哪一种动物像狗那样贴心和忠诚了。你越是疼爱它,细心地和它交流,就越能发现它的可爱的地方。可是一谈到训练狗狗,很多人脑袋就有两个大,过程难看效果差,还把人折腾的够戗。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训练狗狗狗,让训练有效能够参照以下几点。

再也没有哪一种动物像狗那样贴心和忠诚了。你越是疼爱它,细心地和它交流,就越能发现它的可爱的地方。可是一谈到训练狗狗,很多人脑袋就有两个大,过程难看效果差,还把人折腾的够戗。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训练狗狗狗,让训练有效能够参照以下几点。

训练狗,按照这三个方法,保证事半功倍一、利用狗的等级意识,做好它的老大

狗是有集体意识的动物,需要一个领导者。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狗的主人,那只狗将依次成为你的主人。在一个爱狗的家庭里,有些人认为让狗自由发展而不遵循它们的天性太委屈了。其实,这是一种反自然的思维,这是我们不理解养狗规律的错误观点。

狗的自然习性属于群居生活的动物,它们从领头狗、父母兄弟那里学到群居生活的规则, 一旦打乱规则或超出了规则,就会受到领头狗的警告,甚至攻击。

狗狗也有自己的社会。他们从小就被告知要遵守规则。狗狗只有在学会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生活规律后才能进入人类社会。这时,让小狗们明白,狗狗社会所学到的规则不能完全转移到人类社会。例如,随地小便、用家具磨牙等。

狗的主人必须意识到狗也应该有社会性,成为人们喜欢的成员。狗主人生活在社会上,所以养的狗狗也生活在社会上。作为主人失职的话,狗会让周围的人烦恼,甚至引起狗公害。

狗的天性是听从主人命令,他以能受到主人的赞扬为荣。要是你教给它规则,告诉他它要忍耐,对狗倾注了心血,它肯定会牢记在心。别忘了,狗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

训练狗,按照这三个方法,保证事半功倍二、顺应其本性,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狗的性格除了先天因素之外,还会随着主人的性格、家庭成员的态度、成长经历、养护方式等发生变化。

胆怯的幼犬,在闭塞的环境长大,会变得越来越胆怯。碰着生人,会急欲躲避,或狂吠不止。然而,同样一条狗,要是在喧闹的人群中长大,会改变原来胆怯的性格。

如果一只狗狗活泼或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它会因为焦虑和孤独而不停地吠叫,或者破坏家具和主人的用品,经常被斥责。但是,这些斥责是狗不能理解的。因为吵闹破坏性强,社会动物害怕孤独,这不是恶意的错误。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狗狗往往会形成有问题的个性和行为。要想狗狗养出好的性格,首先要充分了解它的本性,给它一个符合它本性的生长环境。事实上,养狗和教育孩子是一样的原则。

训练狗,按照这三个方法,保证事半功倍三、性格决定命运,科学训练塑造乖狗狗

性格对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爱犬越成功,自由生活的空间越大,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也越高。狗是可塑性强的动物,幼年的经验对狗很重要,但成年狗的性格和行为不能改变。

最基本的服从训练包括随行、等待、前来、安静等等。训练不是学把戏。基础的服从训练,有助于在某些场所和紧急情况下,让狗狗集中注意力,保持镇静,服从主人的安排,从而制止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对它本身危险的举动。因此,和优质的犬粮、定期的体检一样,科学训练也是保证爱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训练狗,按照这三个方法,保证事半功倍

所谓训练,并不是把狗送到训狗学校就完事大吉,其实真正上学的应当是狗狗的主人们。大家应当学习狗的习性,心理和行为规律,把握树立主人权威的方法。有些朋友平时对爱犬又亲又抱,当狗狗试探地做出一些企图提高自己地位的行为时,也觉得很好笑而不加制止,等这类霸道心理为家庭生活带来烦恼时,就气急败坏的经过体罚狗狗来出气,这样常常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主人的权威形象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树立起来的。感情是一切训练的必要基础,有了感情,狗狗才会想取悦于你,才会琢磨你的意图。但要是感情投入过度,狗狗就会觉得不需要什么努力了。希望大家都把握好其中的度,培养出一个人见人爱的乖狗狗。

结语:你的狗狗接受过训练吗?

相关文章
狗狗觉得什么都是它的,护食护地盘,怎么让它知道我才是主人?
狗狗觉得什么都是它的,护食护地盘,怎么让它知道我才是主人?
让爱犬不再恐惧:4个主人的行为让狗狗重拾自信
让爱犬不再恐惧:4个主人的行为让狗狗重拾自信
主人一离开就乱叫拆家?狗狗分离焦虑该做何解?
主人一离开就乱叫拆家?狗狗分离焦虑该做何解?

很多主人都有这种困扰:平时省心又乖巧的狗子,偏偏爱在你离家时大声哀嚎,甚至疯狂拆家,等你回家时,迎接你的就是一条嘶哑了喉咙的狗以及满屋狼藉。狗狗是一种群居动物,长期独处在家等候主人下班,出于依赖主人的本能会很容易患上分离焦虑症。

狗狗为何轻咬?解开犬类心理密码
狗狗为何轻咬?解开犬类心理密码

犬只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忠实伴侣角色,然而其行为有时却引人费解,其中之一便是轻度的咬噬行为。新晋宠物主或许对此感到不解,其实这一行为背后隐含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解读犬类的心理状态与情感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