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狂犬病的30条知识
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2感染者发病后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水,怕风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狂犬病也可以说是病毒性脑脊髓炎。它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几乎100%。幸存者寥寥无几。
4世界狂犬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是,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
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狂犬病多发地区。我国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
6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不感染不传播狂犬病。虽然啮齿类动物也可感染狂犬病,但并没有由其传播的案例。
绝大多数人类狂犬病病例都是因为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有些是由擦伤或污染的伤口粘膜引起的。狂犬病移植患者捐赠器官和组织的发生率也有报道。但病毒其实不能侵入未损伤的皮肤。
9病毒最初进入伤口时不进入血液循环,而是在被咬的肌肉组织中少量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版和轴突闯入外周神经系统。
11病毒进入外周神经系统后以运输小泡为载体,沿轴突以逆浆轴运动的方向向中枢神经系统向心性移行。
12病毒在轴突转移过程中未增生。到达背根神经节时,病毒增殖。然后侵入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13动物实验发现病毒从脊髓向大脑扩散速度非常快。入侵大脑会迅速增殖。脑干最早受累也是感染最重的地区。
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增殖后,通过运动轴突中顺行轴突浆的运输进行离心扩散。由腹根、跟骨背神经节及其感觉轴突支配的肌肉、皮肤、毛囊和其他非神经组织。主要累及神经丛和唾液腺泡细胞。
15在感染末期,心、胰、肾上腺、胃肠等神经外组织也同时受到影响。临床发病时病毒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外组织器官上。
狂犬病的潜伏期从5天到几年不等。通常一到三个月很少超过一年。这与病毒的毒力和入侵部位的神经分布有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的神经越丰富,越接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越短。
17在潜伏期内病毒主要存在于外周肌肉或神经细胞中。此时并没有任何特异症状。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躁狂型和瘫痪型。狗狗传播的狂犬病是狂犬病,吸血蝙蝠传播的狂犬病是瘫痪的。
19狂躁型患者以意识模糊、恐惧痉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
20麻痹型患者意识清楚,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瘫软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等。
21如果没有重症监护,患者死亡后1~5天内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的原因通常是咽部痉挛而窒息或呼吸衰竭。
22自1882年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德成功发明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狂犬病可以预防。
23狂犬病的预防分为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暴露前预防适用于接触狂犬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狂犬病患者的医护人员、以及兽医、动物驯养师等。
狂犬病的暴露包括咬伤、抓伤、舔粘膜或损伤皮肤、开放性伤口、粘膜和唾液或狂犬病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组织直接接触、狂犬病或宿主动物的嫌疑、狂犬病
25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性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各级处理不同。
狂犬病疫苗不仅在狗咬伤后使用。第一次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尽快就医清创,必要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27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7~14天内可以产生足够对抗狂犬病毒的抗体滴度。
28对于接种者,3个月内再次暴露可观察10天,3个月以上不到半年的需要强化接种,不接种。暴露半年或三年以上的人需要再次接种疫苗。
29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组成协作推动平台,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人类狂犬病零死亡。
30相信人类一定会像消灭天花一样消灭狂犬病。